靈活用(yòng)工(gōng)市場規模分(fēn)析及現狀

分(fēn)類:資訊動态
發布時間:2024-12-05
分(fēn)享到:



01

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分析 


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在中国,据测算,从2017年到2021年,灵活用工市场规模由3081亿元增长至894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5%。

随着用工需求持续上涨,其市场占比也持续提升,由2017年的21.4%提升至2021年的36.4%,已经成为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

JR人力用工研究院《2024中国灵活用工发展白皮书》系列二提到,随着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疫情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传统用工形式面临挑战,灵活用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36氪研究院的报告也指出,中国灵工市场渗透率不足10%,与发达国家普遍30% - 40%相比虽有差距,但也意味着存在巨大发展潜力,并且预计2024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突破1.7万亿 。

这种增长的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企业角度来看,用工成本的上升促使企业寻求更为灵活和低成本的用工方式,灵活用工可以让企业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整用工数量和结构,从而有效控制成本。

在一些业务量具有明显季节性波动的行业,如旅游业,旺季时增加灵活用工人员来满足服务需求,淡季时减少用工数量以降低成本。

从劳动者角度来说,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灵活用工这种相对自由、多样化的就业方式,这也推动了灵活用工市场规模的扩大。


02

灵活用工行业现状 


一、市场规模与用工人数

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17 - 2021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5%,2021年市场规模为8944亿元。同时,2021年中国灵活用工人数达到9867.4万人,占总用工人数的26.5% 。

二、各行业灵活用工情况

1、不同行业灵活用工人数分布‍

建筑业的灵活用工人数最高,2021年达到4449.6万人,占比高达76.6%;其次是制造业,灵活用工人数为1530.2万人,但占比仅为14.7%;交通运输仓储业的灵活用工占比较高,达到46.4%,仅次于建筑业。

这反映出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对灵活用工的需求差异。建筑业项目制的特点,使其在不同项目阶段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变化大,适合采用灵活用工。制造业虽然也有部分灵活用工需求,但相对稳定的生产流程使得其正式员工占比较大 。

2、岗位分布

企业使用灵活用工最集中的岗位为普通工人,包括一线生产工、建筑工、服务员、环卫工、保安、保洁、家政、物业等,占比达到45.6%。这是因为这些岗位技能要求相对单一,人员流动性较大,适合灵活用工模式。其次为IT及其他技术人员岗位,占比为18.2%,说明技术性、专业型的岗位也逐渐纳入灵活用工的范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一些短期的项目开发、技术维护等工作也开始采用灵活用工的方式 。

三、人员特征

1、年龄分布

30岁以下群体已经成为灵活就业的主力军,占比48.3%,其次为31 - 40岁群体占比29.0%,其中50岁以上的仅占不到5%。年轻群体更愿意接受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并且他们对新的就业机会和行业的适应能力更强,而50岁以上群体可能受传统就业观念和技能单一等因素影响,较少参与灵活用工 。

2、学历分布

八成灵活用工人员集中在高中学历及以上,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21.7%,大专/高职学历占比达到29.2%。这表明灵活用工人员的学历水平整体较高,有能力承担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也反映出当下灵活用工并非局限于低技能、低学历的岗位,高学历人才也在灵活用工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四、竞争格局

1、国内市场集中度

与全球市场相比,国内灵活用工市场的集中度有较大提升空间。海外巨头在全球的整体市占率较高,全球人力资源外包前6服务商营收合计占比达20.4%,各公司占比不超过5%。而2021年国内前四灵活用工服务商合计市占率仅2.84%,市场极为分散,这意味着拥有品牌优势、客户和人才资源优势的龙头公司市占率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

2、重点企业发展模式

以KR国际为例,其不断完善“技术 + 服务 + 平台”的全产业链生态模式,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大力推进内部数字化建设与各垂直招聘平台、产业互联平台、人力资源管理SaaS等产品开发,加强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产品的协同、国内与海外业务的协同以及前台与服务中后台部门间的紧密配合,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


03

灵活用工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1、企业需求推动

在灵活用工模式下,用人企业只需向灵活用工服务商支付人员成本和服务费等,相较传统用人方式可以更灵活地节约成本。经济的不确定性、用人单位招聘信心不足、用人单位经营生存压力都持续地推动了灵活用工市场的需求。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市场需求波动较大的情况,采用灵活用工可以避免因业务量减少而产生的过多人力成本负担。当企业有新的项目需要开展时,也能快速通过灵活用工渠道获取所需人才,无需经过冗长的招聘流程和承担长期的人力成本 。

2、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根据测算,2018年,美国、日本及欧盟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渗透率分别为约93%/85%/78%,与之相比,中国的渗透率仅为约为6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中国企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司对采用灵活用工降低成本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且灵活用工稳定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受到政府重视,所以灵活用工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渗透率会不断提升 。

二、与新技术的融合

1、数字化赋能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灵活用工服务商将更多地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更好地匹配企业需求和劳动者技能,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智能招聘、员工管理等功能。借助数字化平台,企业可以更便捷地发布用工需求,劳动者也能更快速地找到合适的工机会,整个灵活用工流程将更加高效、透明 。

2、智能化匹配

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灵活用工服务商夯实技术应用基础。服务商将强化人工智能对服务内容的赋能作用,实现在数字化、智能化工具层面的深入布局。一方面提升对包括五险一金、工资等在内的结构化数据智能分析能力的同时,增强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提升用工企业和劳动者间的交互水平,使各环节的关键数据在业务链条中快速周转互通,提升用工匹配速度和质量 。

三、行业规范化发展

1、政策不断完善

近年来,地方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引导灵活用工行业有序发展。各级ZF正通过逐步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等形式,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权益。2022年,人社部、民政部等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进一步规范灵活用工市场各类服务,为劳动者提供培训保障。2023年8月开始施行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也针对不完全劳动关系和灵活用工模式制定更为明确且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劳动者权益、监督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为 。

2、企业合规性提高

在政策的引导下,企业将更加注重灵活用工的合规性。这包括在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不合规的企业可能面临处罚,而合规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声誉和发展机会,这也将促使整个灵活用工行业朝着更加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04

国内外灵活用工市场对比 


一、发展历程差异

1、国外发展历程‍

国外灵活用工市场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最早萌芽于美国的20世纪,当时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后福特主义”时代,其特点是生产过程和劳动关系都具有灵活性(弹性)。‍随着全球性经济大萧条和二战的爆发,美国的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打击,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灵活用工的需求因此激增。‍劳务派遣以一种由专门服务商承接的形式流行开来,随着法律政策的制约和市场推动,劳务派遣逐渐演变成“外包”的形式,在欧美、日本等地区得到推广并延续至今。‍国外灵活用工雏形的出现都是在经济萧条末期到改革前期,这个阶段的经济特征表现在从僵化的经济组织到有弹性的组织过渡,如日本出现在明治维新的改革时代 。

2、国内发展历程

在中国,灵活用工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口红利消失与劳动者个性化需求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改革开放时期开始出现灵活用工的雏形。并且,中国的灵活用工与共享经济相结合,共享经济等新经济业态为灵活用工市场提供新的用工模式需求,促进灵活用工方式的变革。2020年3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巨大,参与者众多,新经济平台下的滴滴、美团以及各种知识付费平台,利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和手机支付市场,正推动灵活用工模式由传统的劳务派遣和外包向众包、兼职等经济合作方式变革 。

二、市场模式差异

1、国外市场模式

国外开展灵活用工业务的服务商大多为传统人力资源企业,主要业务为劳务派遣(国外又称员工租赁)和外包。以美国为例,其雇佣关系是双重雇主责任,即劳动者同时与用工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商存在雇佣关系。这种三方的雇佣关系给用工管理带来了问题,再加上美国中小企业数目繁多,其用工规定又十分繁琐,为了更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职业雇主组织 (Professional Employer Organization)应运而生。PEO又称为雇员租赁公司(EmployeeLeasing Firm),相应的PEO服务类似我国的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通过这种服务,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用工波峰波谷的需求,同时减少用工风险。此外,人事服务中的各项流程也出现了外包需求,如岗位外包、流程外包、招聘外包等等,劳务派遣和外包的灵活用工模式使得服务商成为企业的公共人力资源部 。

2、国内市场模式

在国内,灵活用工的形式更为多样,除了劳务派遣和外包,还包括非全日制用工、众包、依附性自雇等。并且,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众包等模式发展迅速。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外卖配送员,他们通过众包模式参与灵活用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意愿接单完成配送任务。同时,国内的灵活用工市场中,新经济平台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断探索新的用工模式和管理方式 。

 三、市场成熟度差异

1、国外市场成熟度

在最早的发源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灵活用工市场已相当成熟,但与人力资源市场一样,市场非常分散。2019年,头部前三的龙头企业Manpower、The Adecco Group和Randstad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总市占率仅为14%。其成熟度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完善,企业和劳动者对灵活用工的接受度高,市场运作模式较为规范等方面 。

2、国内市场成熟度

中国的灵活用工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新经济下的灵活用工模式在发展速度和成熟度方面已超越其他国家,但传统灵活用工业务如劳务派遣和外包,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国内市场极为分散,2021年国内前四灵活用工服务商合计市占率仅2.84%,与海外巨头在全球的整体市占率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也表明国内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整合空间 。

更多(duō)推薦
永州晟誠網絡科(kē)技(jì )有(yǒu)限公(gōng)司

公(gōng)衆号

客服服務(wù)熱線(xiàn):

4006661619

周一至周五(9:00-18:00)

公(gōng)司地址:湖(hú)南省永州市甯遠(yuǎn)縣東溪街(jiē)道創業大道66号(循環經濟産(chǎn)業園六樓606)

山(shān)東總公(gōng)司:山(shān)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融媒體(tǐ)6樓

北京分(fēn)公(gōng)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北苑東路中(zhōng)國(guó)鐵建廣場B座405單元
沈陽分(fēn)公(gōng)司:沈陽市皇姑區(qū)黃河南大街(jiē)118号甲泰和國(guó)際大廈908
河南分(fēn)公(gōng)司: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奉母鎮西大街(jiē)路南028号
郵政編碼:251700

客服郵箱:yzsc333@163.com

在線(xiàn)客服

  電(diàn)話:4006661619

   手機:4006661619

 郵箱:yzsc333@163.com